近視成“國病”,青少年為高發群體
發布時間:2016-06-28 瀏覽次數:1493次
目前,我國青少年屈光不正問題日益突出,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,嚴重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健康發展。
1
我國近視狀況堪憂,青少年尤為突出
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,7~12歲小學生、13~15歲初中生、16~18歲高中生及19~22歲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45.71%、74.36%、83.28%和86.36%,并逐漸向低齡化發展。
普及科學用眼知識,預防屈光不正,提高眼健康意識再次成為我國健康教育的一大焦點
造成青少年近視有兩大因素,內因是受遺傳因素影響,外因是因為用眼習慣的改變。
2
不良的用眼習慣包括以下五大方面
用眼方式不當: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導致眼睛疲勞,青少年會不自覺地靠近書本。
環境光線不佳:室內光照不足,缺乏戶外活動,導致人眼易疲勞。
用眼姿勢不對:乘車或走路看書會使眼睛和書本之間的距離變化不定,加重眼睛負擔。
眼睛休息不足:長時間連續近距離用眼,負擔過大不易緩解。
外來因素影響:電子產品屏幕等人造光源散發亮光加重眼部疲勞,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近視的發生發展。
綜上可知,青少年群體高發近視的主要原因是用眼不當,對眼睛保護不足。
針對這些形成近視的因素專家給青少年提議
養成良好用眼習慣,保證眼睛休息時間。合適的用眼距離為30-35厘米,連續用眼40分鐘之后應讓眼睛休息、眺望遠處。
注意用眼的環境和坐姿。避免在顛簸的車上閱讀、邊走路邊看書和臥躺讀書。看書時應選擇合適的書桌椅子,端正坐姿。
每天保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。一方面,接受自然光的刺激能讓眼睛回歸自然狀態,預防近視。另一方面,增加戶外活動也是減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。
建立屈光發育檔案,提前進行預測,每年定期屈光檢查,有效監控近視的發生和發展。
相關新聞